活着-《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这段时间读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之所以想读这本书是由于作者也由于本书的内容。 于娟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在工作一年,成为妈妈14个月后检查出来乳腺癌晚期,与癌症抗争2年多后去世。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含她在得癌症之后在微博上的抗癌博文、她写给孩子的文章、对小时候的回忆、在挪威留学期间生活和心情的记录、对女性朋友生活的记录和思考、她写的诗。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于娟是一个严肃刻板的人,我会看到的会是很沉重的文字,所以本书到手之后,我也是拖了很久才打开,因为怕这本书的内容将内心深处的痛苦给呼唤出来。可是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后,我几乎停不下来,虽然本书的很多内容唤起我的痛苦回忆,但是作者大部分都是以很轻松的口吻在向我们分享她患癌之后的生活和感受。
   读完本书后,我眼前有了一个鲜活的于娟的形象: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工作充满干劲、独立、直爽、有趣、乐观、不服输,通过她的文章,我也了解到她得知自己患癌的心情、与癌症抗争的那段生活的感受,对死亡的心情以及内心的牵挂,我想姐姐也是相同的吧,我没有机会跟姐姐交流,因为一切发生的太快,快到我们没有一点准备,快到姐姐什么话都没有留下,姐姐的心情和想法我也无从得知,因此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来了解姐姐当时的心情,想了解姐姐当时的感受和内心,了解姐姐会有的愿望,我想她们年龄差不多,面对的状况差不多,很多感受、愿望也会是相似的。

因为责任,因为家人,所以才能忍受这么多的痛苦

   作者在刚得知患癌后,已经是乳腺癌晚期加全身骨转移,全身都很疼痛,但是她很少喊出来。医生看到她全身黑乎乎的CT后,问她吃的什么止痛药,她的丈夫说没有吃止痛药,那个医生说一般人到这个程度,差不多都能痛死,但是她几乎很少喊痛。

   为什么不喊出来呢?因为旁边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子,喊出来之后呢?自己的痛苦不能减少,但是所有人的痛苦都会增加。姐姐也是一样,她很少喊痛,都咬牙忍着,除非是碰着她,她实在是受不了了,因为她不忍心让日夜照顾她的妈妈痛苦,跟自己不到2岁的女儿视频还要强忍着痛苦逗她笑,虽然嘴唇已经因为体内缺水而干裂。我想一个人独自一人是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痛苦的,但是由于责任、因为爱,她们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如此残忍的歌曲

  儿子土豆刚十九个月,他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奶奶说:“土豆唱首歌给妈妈听吧”。土豆趴在我的膝盖上,居然张嘴奶声奶气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话音未落,我泪先流。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

   作为一首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有的儿歌,我以前从没发觉这首歌有什么问题,偶尔还会唱这首歌讨好我妈。可是在姐姐去世后,看着那么可爱的小侄女,我第一次意识到这首歌的歌词多么残忍——“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的出发点是歌颂妈妈对孩子的爱,我觉得这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不能用伤害那么没有妈妈的孩子的幼小的心灵的方式。他们本来已经由于各种不幸的原因没有妈妈能够照顾他们,陪伴他们长大,还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接受这首歌的洗脑“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从小被不断地告诉自己“除了妈妈没有人是真正爱我的,我就是一根草,我是无法得到幸福的”。而别的有妈妈的孩子会不会拿这首歌去嘲笑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呢。
  我特别害怕我可爱的侄女听到这首歌,害怕她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她们这首歌,害怕她觉得这首歌说的是真的,害怕她真的觉得她是一棵草,看不到那么多人爱她,觉得自己不会幸福。目前我能做的很少,只是在给她放儿歌歌单时,一旦到这首歌,马上跳过去。

在疾病面前,她们是如此坚强和乐观

  在看《义气和义乳》这篇文章时,作者写的很轻松有趣,明明是一种很悲伤的行为,但是感觉像是好多人一起在讨论手工制作工艺品,并且比较谁的创意更好。在患癌症之后,她住在医院里,病房里都是患乳腺癌的病友。她们会在病房讨论各种制作义乳的方法,使用各种能想到的材料来制作假的乳房。
   人在没有生病之前,会想象如果患病后,自己无法面对,可是对于那些已经在面对疾病的人,他们表现出来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坚强和乐观,也可能除了乐观和坚强地面对,人也没有别的选择吧。就像作者自己说的“有时,人会让自己大吃一惊,比如,我从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如此面对癌症”。

走钢丝的孩子

  有段时间我甚至一直在自嘲,觉得自己是在黑暗里于五百米高空走钢丝的孩子,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什么是争取的方向,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不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癌症患者或者家属一直在不断地做着选择,就像是黑暗中高空走钢丝的孩子,因为不知道正确的方向是什么,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同时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决定生死。从去哪家医院接受治疗、听从哪个医生的方案、是否做手术,到是否接受临床实验,每一步都可能决定生死,或者决定了生命还能延续的长度。尤其是两个医生给出的建议不一样时,患者家属应该采取哪个医生的建议?
  由于求生的本能,她和她老公作为一个博士和教授,居然相信了江湖骗子的话,从医院中出来,去黄山一个偏僻的村子里治病,两个月内只吃葡萄和芋艿,不仅被骗了许多钱,而且病情进一步加重,一起去的5个病人中4个去世,只有她活下来,但是病情加重了很多。
  我们当时收到两个建议,一个远程的医生说不建议手术,一个主治医生建议手术,我们最后听从了主治医生的建议做了手术,结果姐姐手术后半个月后就去世了,这个决定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逃脱自责和愧疚的选择,另一个选择是我们永远会去设想的如果。

年轻母亲的选择

  如果爱仅仅是一命换一命,那就太简单、太容易了。一旦孩子降世,你就是把自己整条命给他都觉得不够,你心甘情愿为他死,但是你死不瞑目:“我死了,别人给他喝的水会不会太冷?”

  《小瑞》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一位病友的故事。病友是一位年轻的准妈妈,她与丈夫都极爱孩子,极不容易才怀孕,结果怀孕5个月后发现患有乳腺恶性肿瘤,医生建议引产治疗癌症,但是这位年轻的妈妈作出的决定却是:先将孩子生下来,然后再对癌症进行治疗。最终这位年轻的妈妈成功将孩子生出,但是最终自己的生命却走向了句号。作者说她能够理解这位妈妈,因为作者觉得一个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尽其所能地达到目标的人是幸福的。
  可能是她们同为妈妈,所以更能理解彼此的选择。我不知道以后自己会不会变,但是就目前的我而言,我会选择先保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妈妈遭受失去孩子的痛苦,那是我活到现在见过的最痛苦的场景,此外,我也不愿意冒我的孩子可能未来没有母亲的风险。

  说到年轻妈妈怀孕期间,或者生完孩子不久之后查出癌症晚期的事情。我发现有好多这样的案例,书中包括作者在内就有三人,姐姐也是这样,在知乎上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想起一个专家说的话:怀孕会激发癌症,加速癌症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每个女孩子在打算怀孕之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个全面的癌症筛查。

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孔雀爷爷”或者张哥

   也许一切情都不是长久的,但是有这样一个十五年,老太太已然是幸福的女人了。

   《孔雀爷爷》这一节作者讲述了一位病友的家属对病友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位都已经是75岁左右。这位老太太不好伺候,虽然不能说话,但是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是老爷爷总是很耐心地尽量满足老奶奶的各种要求。
  在《黄山受骗记》中,作者讲到这样一位家属,因为妻子患癌症,受到巨大的经济压力,张哥由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厨师成长为高素质高科技的纳米吸波材料企业家。

  人这一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变故,谁都可能会突然生病或者发生其他意外,因此无论对男生还是女生而言,找寻一个靠谱、值得依赖的人生伴侣是十分重要的。当疾病来临,需要人照顾,需要花费大笔的钱,他是消失不见?还是被压力压垮,无心照顾你?还是顶住压力,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照顾你的感受与情绪?这些事情可能在平时生活中看不出来,只有真的遇到事情时可以看出来,所以希望我们在寻找伴侣时足够幸运吧。

自杀-既然活着那么痛苦,那么活着是为了什么?

生与死,生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尝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一个母亲。

  作者在书中记录了大家在病房里讨论各自的自杀经历,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考虑过死亡这件事情,毕竟有时候癌症带来的恐惧、疼痛都不是我们可以轻易承受的。当有人问作者是否有考虑过自杀时,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回答。
   我想姐姐也是一样的,在告诉姐姐她得癌症之前,先把很多家人叫了过去,怕姐姐一下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事情。可是姐姐比我们想的要坚强的多,她想要努力地活下去,因为她还有那么小小的孩子要照顾,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这些人都需要她活下去,这些人都是她未竟的责任。在做完手术后,医生嘱咐她需要经常坐一会儿让腹内的积水派出来,可是由于骨转移她浑身上下哪儿都是疼的,对她而言坐着是很痛苦的,但是她还坚持要我们帮她把床头摇高,我知道她想要努力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努力地争取一切机会活下去。
   有天与一位朋友约吃饭,聊起活着的理由,她说“其实想想活着挺无聊、挺痛苦的,活着就是为了父母,为了责任。”这也一直是我想说的,其实不是生活的美好,而是责任在一直支撑我们活着,支撑着我们承受我们无法承受的痛苦。

为啥会得癌症

   作者在书中问为啥是自己得癌症,反思自己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最终总结出来三点:一、饮食习惯不好,吃的东西太杂;二、睡眠习惯,总是熬夜。三、突击作业,用功不在平时,突击完成任务。四、环境问题,她在挪威待了一段时间后回国觉得国内空气质量不好,并且认识的同样回国的人中,好几人得了大大小小的疾病。
   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我学医的同学,他说年纪轻轻得癌症的人一般都是遗传或者基金变异,因为从有基因发生变异、生成癌细胞、变成肿瘤,一般需要20年时间,所以一般是遗传问题。想想前一段时间的吉喆因为肺癌去世,其实他本身不抽烟,平时一直有运动,真的是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得癌症,唯一能想到的也就是遗传或发生基因突变。我又想起我去年的两盆花,一盆是小家碧玉一盆是粉红佳人,我不是一个擅长照顾花草的人,常常好久忘记浇水,于是粉红佳人在去年早早得枯萎了,而小家碧玉现在还郁郁葱葱。所以我想,每个人的身体基础确实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环境,大家的适应力也不相同,但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完全听天由命,还是要注意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尽人事听天命。

在生死面前,其他的什么事情都是小事儿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
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作者认为自己之前看不穿,争强好胜,在患病之前,喜欢控制一切、喜欢为各种事情操心。现在生病之后,发现自己以前在意的一切其实根本没有意义。
   这个我也有同感,在之前觉得生活中有好多烦心的事情,当知道姐姐生病的消息,我突然觉得在生死面前,这些都不是事儿,根本不值得去为之感到烦恼。

你可能是腰肌劳损

突然一下子腰痛得不能起床,着实非常耽误事。于是丝毫不敢倦怠,接二连三跑医院,接二连三被误诊,接二连三被医生判成腰肌劳损,接二连三吊盐水、推拿、针灸、膏药轮番上阵。谁也不承想,我这种十四年病历卡写不了两行字、风华正茂的人得的是癌症骨转移。

   作者得的病是乳腺癌骨转移,但是开始时被当作腰肌劳损治疗,哪怕后期进去医院也是花了很久才被诊断出来是原发肿瘤是乳腺癌。我不知道这种情况算不算个例,但是姐姐的情况跟这个很像,三个月前开始不断得跑医院,经常不舒服,开始胸闷、后来肚子不舒服,接着腰腿疼。开始医生说她湿气重,蒸下桑拿就好了,后来说她肠炎,后期以为她是腰间盘突出,后期做了PET-CT,也仍然无法诊断是血液病还是实体瘤转移,实体瘤到底是什么。当诊断结果出来后,也就2周时间她就离开了我们,我陪床的那天晚上,她跟我说,她恨那些庸医,耽误了病情的治疗。我也恨,但是不知道该恨谁,是恨那些医生,还是恨我们这些家属的大意,还是恨癌细胞的狡猾与愚蠢。
   我希望我们平时多关注下自己的身体,有些问题不要因为以前经常有这个毛病就不以为是,也不要因为年轻就掉以轻心,出现一些问题时先排除不是重大的问题,再去考虑是否是腰肌劳损,从重到轻逐渐排除。

爱的端口向下-愿望

说这个的时候,我在拷问自己,究竟放不下的是土豆还是父母。我知道土豆会有很多人爱,光头会照顾好他,而妈妈和爸爸是我最不放心的,但是不懂为什么,我却最舍不得那个刚学会叫妈妈的胖滚滚的娃娃。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爱的端口向下》,就是讲一个人对于自己子女的爱要远多于对父母的爱,所以爱的端口是向下的。作者即使内心知道其实儿子以后会得到好的照顾,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孤独的人、最应该牵挂的人,但是她内心最无法放下的依然是那个陪伴自己不到两年的孩子,而不是养育自己长大、给予自己一切的父母。

  我想姐姐应该与作者相似,她临走前最放不下的一定也是她的女儿,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力帮她照顾好女儿,让她在天堂可以安心。


写在最后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车买房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珍惜健康,珍惜亲情,享受生活,享受阳光,慢一点,让自己真正去生活。